学术文化

学术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文化 >> 正文

【喜迎二十大·礼赞新时代】优秀作品一

发布日期:2022-11-22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扎根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

       ——祖国建设中的西科力量

 

作者:吕游,地质与环境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,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入学前曾在云南省都香高速项目一线工作四年。2022年参加研究生喜迎二十大·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,作品《扎根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——祖国建设中的西科力量》荣获一等奖。


乌蒙山横跨云、贵、川三省,层峦叠嶂,山势嵯峨,大山阻挡住山间望向远方的光束,曾一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倒影出贫困山区的缩影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,这正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。要致富先修路,在国家工程建设高歌猛进的发展过程中,忙碌的星光中永远闪烁着西科力量的萤火!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将“祖国利益高于一切”铭记在血脉深处,在一座座小小的山村间用“励志图存、自强不息”的精神高唱“交通强国,乡村振兴”的华章,为党的二十大献礼!


-胸怀西科强国梦铺石开道筑路魂-

85年出生的高宝林,2008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,在从业的十四年时光里,他始终牢记西安科技大学校训-“祖国利益高于一切”,用十四年奋斗不止的时光,先后跟随团队参建了八个国内交通项目,用脚步丈量的每一步祖国的大地,来书写他对西科人“强国梦”的理解。在最新的云南昭通高速的建设中,隧道斜井左侧有“V”字形大冲沟,山高、坡陡、沟深、临崖,施工环境恶劣,安全风险极高,机械、物资难以妥当运抵洞口。面对近50米的悬崖,高宝林为保证工期,让大山深处的村民更快的享受交通建设带来的便利,他先后组织肩挑人扛的“棒棒军”和“马帮”去运送施工物资,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,如果说施工机械化是工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,那么长烟里,那一串踉踉跄跄的身影,无疑是西安科技大学“励志图存,自强不息”的精神传承。

95年的凌彤辉同样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,在项目一线已工作四年有余,他于项目策划时入场,在陌生的一线工程领域,他只是一个“技术小白”。但他深知“少年辛苦终事成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的道理,作为这个年轻团队的一份子,只要肯勤勉学习,善于总结,就一定能迅速成长进步为专业的技术力量。“我时常请教西科大的老师,许多老师更是长途跋涉后亲临现场进行工程指导和疑难杂症的解决,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很多“西科思路”。工作间隙我大量阅读西科大老师推荐的工程专业的书籍和论文,不敢有一天懈怠,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,只有做好应对各项施工痛难点问题的技术准备,才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。”每一年,都会有一批批像凌彤辉一般的西科少年郎,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宏伟壮歌中,他们从西科大带来更新的技术和知识,以更加创新、更加发展的理念去服务于国家工程建设,胸怀“强国有我”的决心,助力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!他们的身后,是整个西科的力量,他们是西科智慧的一枚枚小小标志,被安装在需要他们力量的每一个关键点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党旗飘扬涌百花大道两岸满人家-

党的十八大以来,祖国的建设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就,中国大地上,或危峰兀立处、或惊涛骇浪处,处处布满交通网络,畅行无阻、四通八达,除了“有形”的道路,“无形”的通向人民群众的心路,更是温暖了千家万户。

多年来,交通的不便让许多山村的孩子上学愈发艰难,这些六七岁孩子往往需要步行四五公里山路才能抵达学校,刚下这一谷、又上那一山,炎热的夏季,他们被晒成皮肤黝黑、嘴唇干裂的“小黑石”,凛冽的冬日,他们被冻成脸蛋通红、足肤皲裂的“小冰花”。可孩子们却笑着说,“上学路难走,但上学不辛苦。”高宝林等人进场后,便加强对乐红镇小学的帮扶,项目员工多次为孩子准备当季服装与书籍,并就山区的交通安全和避震知识对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讲解,在学校路口两侧安装减速带和室外广角镜,进一步确保学生出行安全。并特别组织了“帮扶”小队,一对一进行留守儿童的帮扶,督促学生的学习,利用周末带领孩子们参与爱心活动,并为这群从未出过大山的孩子讲述外面的世界。小学二年级的小南在参加完活动后笑着说。“以后我也要去西安上大学,也要成为哥哥和姐姐这样的人,去建设祖国,然后帮助更多更多的人。”西科人的刚毅与柔情,支撑并温暖着许许多多生长于深山的孩子,让他们看到了未来与希望,正如同这不断在隧道深处掘进的施工机械一般灯光点点,又势不可挡。

一条条施工便道也通到了大山深处群众家门口,解决了山区人民下山难的问题,打破了连续百年的“滇道难”困局,山区人民去镇子更加便利,也紧密加强了当地的“村-镇”联系,山村人民更加有效的获取一线信息来源,为农副产品的买卖提供了保障。每当小镇赶集时,随处可见许多从山上赶来卖山货的小贩,那一条条水泥路,于他们而言,是通往美好生活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。村民维维更是具有商业头脑,在当地建设前期,她便在网上自学了包饺子的手艺,并贷款在小河镇开了第一家饺子馆,生意异常红火,五年来,维维不仅还完了贷款,还购置了一辆用于买菜的小车,她表示:“是祖国的交通建设事业带动了我们追求好日子的脚步,对于未来我更加有信心了!”

噫吁嚱!这些在祖国建设一线砥砺深耕的西科人,秉持“强国有我”的历史使命,爬冰卧雪、栉风沐雨,在华夏的大地上记录了祖国腾飞的壮歌!他们都来自西安科技大学,皆朝着五湖四海奔去,在轰鸣的工地上,他们历尽风雨、饱经风霜,但为国建设的豪情壮志依旧是最初的模样!他们扎根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,紧跟时代的召唤,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!